• <button id="o1czg"><object id="o1czg"></object></button>

  • <dd id="o1czg"></dd>

      <dd id="o1czg"></dd>

      <tbody id="o1czg"><pre id="o1czg"></pre></tbody><dd id="o1czg"><pre id="o1czg"></pre></dd>

      <th id="o1czg"><track id="o1czg"></track></th>
      推廣 熱搜: 蘋果  陜西  水果  蔬菜  櫻桃  葡萄  辣椒  科技  秦脆  廣西 

      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湖南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見聞

         2022-01-18 8080
      核心提示:農場不見人,農活卻干得又快又好;利用大數據,種出的大米好吃又好賣……這是2021年發生在農業大省湖南的種糧新鮮事。2021年來,

      農場不見人,農活卻干得又快又好;利用大數據,種出的大米好吃又好賣……這是2021年發生在農業大省湖南的種糧新鮮事。

      2021年來,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全力推動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建設,切實加大智慧農業示范創建力度。三湘大地,一場農業智慧化、數字化、無人化的變革正在探索中前行,為湖南的農業現代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會種糧,不如‘慧’種糧?!鼻猩砀惺艿街腔坜r業在降本增效、節肥減藥、擴面提質的好處后,種了一輩子地的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紫灣農機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先紅感慨道。

      農場不見人,誰在干農活?

      2021年4月,原本是春耕大忙時節,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新陽村全能農機專業合作社內,卻幾乎見不著田間干活的忙碌身影。

      這是全國首個雙季稻無人農場,2021年的示范面積為280畝。在無人農場示范演示現場,記者見到,人工只需用手機輕輕一點,拖拉機便從機庫自行駛出,穩步下田后,加載在機器尾部的旋耕機隨即開始耕地,作業時自主轉向、作業后自主回機庫,各項工作一氣呵成。而其他機具,插秧機、拋秧機、直播機等機械也在各自井然有序地忙活……所有機具無一例外都是無人駕駛。

      “前端無人,在于后端有‘高’人?!蓖菂^農機事務中心書記李志剛一語道出其中緣由,該農場結合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院士團隊的無人農場關鍵技術。這一技術本質上為了實現“機器換人”,是指在人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機器人等新一代技術,通過對農場設施、機械等遠程控制或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自主作業,完成所有農場生產、管理任務的一種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生產作業模式。

      如今,在“無人農場”,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這樣的“無人農場”將逐步推廣。根據規劃的路徑,各種無人駕駛農機將從機庫開到田間作業,無人駕駛無人農場旋耕機完成土地耕整,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完成播種,無人駕駛噴霧機和直升機負責施藥和施肥,從而最終實現“農機下田、專家種地、農民致富”愿景。

      “以前需要20到30個人來做事,現在我們280畝的農場只需要1到2個人就可以了?!蓖菂^全能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定介紹。

      不僅田間用工減少、工作效率提高,“無人農場”還實現了節水、減肥、減藥、增效的目的。長期駐扎望城“無人農場”的羅錫文院士團隊成員胡煉介紹,“我們綜合運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農機,可節約灌溉用水20%以上,節約肥料投入50%以上,減少農藥投入30%以上,實現核心示范區增產10%以上?!?/p>

      智慧農業,離不開傳統農藝

      會種地的張先紅,一開始并不太相信,憑著一些搜集到的數據,就能種好水稻。但一心想實現輕松高效種糧的他,還是選擇擁抱新技術,嘗試數字種糧。

      2016年,中聯重科開始探索智慧農業,率先成功搭建了水稻全程數字化種植模型,實現了水稻數字化種植,并建立起來了以大數據驅動為核心,通過“智能感知-智能決策-精準執行”,以期將“傳統農業經驗”數字化,“靠天吃飯”轉化成“知天而作”,“人工辛勤勞作”升級為“機械智能操作”。

      2021年,數據落地,中聯智慧農業相關成果在環洞庭湖區域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賀家山原種場、益陽沅江市以及大通湖區四個基地進行科研與示范。

      張先紅成立的合作社的300地成為西洞庭智慧水稻產業園的核心基地。記者在現場一眼就看到,立在田間的氣象觀測站。

      中聯重科智慧農業公司湖南分公司經理王偉介紹說,“我們首先對這里20年來降雨量、氣溫、病蟲害等農業數據進行全面數據匯總,通過多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采集,建成數字模型,對傳統水稻種植進行數字賦能,讓數字模型給予水稻種植最佳決策?!?/p>

      在此基礎上,通過梳理水稻標準化種植的13個階段和49個決策環節,以需求為導向,構建了“天、地、空、人、農機”五位一體的數據采集體系,實現算法與多元數據的融合,進而落地水稻的數字化種植。

      當然,數字化僅僅是基礎,智慧農業的推進離不開技術的本土化。項目技術主要來自于研究農藝已有37年的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湖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唐啟源團隊。

      唐啟源告訴記者,以前判斷病蟲害,需要下田調查,雖然直觀,但耗費勞力,而且數據量大,人腦根本不夠用?,F在稻田里裝了蟲情燈、孢子捕捉儀,可根據蟲情燈的數據,加速判斷害蟲的數量、種類,以便做到及時防控。

      “唐教授負責提供農藝技術,實時提供技術指導,中聯重科智慧農業則進行數字建模,雙方進行信息技術與傳統技能的融合,相互學習溝通,共同推動智慧農業的落實落地?!敝新撝乜浦腔坜r業公司湖南分公司經理王偉告訴記者。

      數字大米,優質又優價

      第一年的嘗試數字水稻,張先紅便嘗到了甜頭?!凹仁」な×?,又增產增效?!睆埾燃t說,2021年的雙季稻,同地塊、同品種的水稻相比,數字水稻比人工栽種的早、晚稻分別增產10%和7%。

      而在益陽沅江市草尾鎮上碼頭村,來自陜西的種糧大戶陳雷告訴記者,以前由于對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情況不夠熟悉,對水肥管控也不夠精準,不敢種植優質稻,今年借助智慧農業項目,讓他鼓起勇氣種植了300多畝的優質稻。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和中聯重科的專家從技術、種苗等方面都給予了我指導,按照專家的指導,對水稻進行精細化管理,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實現了優質優價?!标惱仔χf。

      經過專家測產,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支持打造的西洞庭、大通湖、沅江、賀家山四個基地的當季種植增產降本成效顯著,稻米品質明顯提升。

      “五年后,湖南農機產業發展的智慧智能優勢將更加凸顯,部分制約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難題將被攻克;智慧農場將能滿足不同地形條件、不同農作物機械化生產需求;農機產業關鍵零部件將實現本省生產;農機產業鏈將實現全面發展;農機化發展將呈現出加快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闭雇磥?,湖南省農機事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龔昕表示。

      本文來源:中國農網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楊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找農場服務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陜ICP備16000042號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1. <button id="o1czg"><object id="o1czg"></object></button>

    2. <dd id="o1czg"></dd>

        <dd id="o1czg"></dd>

        <tbody id="o1czg"><pre id="o1czg"></pre></tbody><dd id="o1czg"><pre id="o1czg"></pre></dd>

        <th id="o1czg"><track id="o1czg"></track></th>